01 美元霸权
一战之后的美国,已经霸气侧漏!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越英国,战争期间,美国出口贸易额急剧增长,迅速成为世界工厂与世界粮仓,但是英镑当时仍然是全球通用货币。
二战结束之后,欧洲国家被战争折磨的筋疲力尽,一个个都成了嗷嗷待哺的孩子,都眼巴巴地寻求美国资助。
大家都需要美国的物资援助,但是,买东西需要花钱啊!
用黄金吧?
这些国家都穷死了,哪来的黄金?再加上,当时已经有一半以上的黄金储藏在美联储的地库里。
你要买人家的东西,是不是需要美元?
美元从哪里来?
只有卖给别人东西,才会拥有别人家的货币,对不对?
这个时候肯定也会出现另外一种现象:你要买东西的东西很多,因为你缺的东西太多了。
但是,你卖给别人的东西肯定少,因为别人本来就很富裕,不会需要太多东西。
这样的话,你不光要卖给人家东西,还要尽可能的便宜,否则的话,对方不买,看谁等米下锅更着急?
这个时候,国际交易能平等吗?
当然,这种资源在全球之内的再分配,也算是一种“双赢”:欧洲国家得到恢复经济所亟需物品,美国买到便宜的东西。
最重要的是,1944年,在布雷顿森林美元“加冕”为全球通用货币。
美国的老大哥英国还在硬撑,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。
不过怎么说呢,“船烂还有三千钉”啊!
美国在找机会,希望能够给英国致命一击。机会来了!
1946年,英国实在揭不开锅,向美国寻求经济援助。
美国意思很明确:钱有,我可以借款37.5亿美元,英国必须承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权,美元与英镑恢复正常交易。
英国无奈答应,而后果可想而知。
英镑与美元恢复交易之后,英镑是臭狗屎,美元是香饽饽,其他国家纷纷拿英镑换黄金,然后拿黄金换美元,这造成英国黄金储备流失10亿美元,彻底退出与美元争霸的行列。
其后的事情,我的威信宫中好(新一代经济学人)中一篇文章(“美国又印钞了”)讲的很清楚,大家可以看一下。
为保持文章的连贯性,我在这里大致阐述一下:
上世纪六十年代,美国陷入越战泥潭,军费激增,开始滥发美元。
其他国家纷纷抛售美元,兑换黄金,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,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,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。
上世纪70年代,美元威胁沙特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,黄金与美元挂钩,全球交易依然绕不过美元这道坎儿。
上世纪80年代,日本与德国强势崛起,日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的一半,美国对外贸易赤字开始激增,美元也遭遇日元与德国马克的挑战,再也没有“一览众山小”的豪气了。
1999年,欧元诞生,再加上强势的日元,美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。
02 科技创新
尽管美元遭遇重重威胁,但始终僵而不死,这是为何?
有人说,这还不是石油与美元挂钩的缘故?毕竟谁家的汽车不烧油呢?谁家的机器不烧油呢?
有道理!
但是,国际交易绕不过美元最大的原因在于,美国有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东西。
在国际交易过程中,一国要买另外一国的东西,原因无外乎两个:
其一:自己生产太费事儿,还不如交给擅长生产这个东西的国家,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。
其二:自己生产不出来这个东西,没有那个本事,还离不开它。就比方说电脑操作系统与芯片,我们一刻也离不开这两样东西。
长期以来,美国都拥有其他国家所生产不出来的东西,并且一直站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最前沿,执全球科技之牛耳,如电气化时代起源于美国,信息化革命同样起源于美国。
并且,每当一个产品已经行销全球,即将丧失市场的时候,美国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科技产品,全球各国要享受新科技,就得乖乖兑换美元来买。
因此,美国如果哪天不高兴了,不愿意卖给你新东西了,或者卖给你的新东西加价了(毛衣占),最新科技其他国家用,你就必须用,但是你还生产不出来,你就得忍气吞声地接受美元霸权。
所以,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,核心在于其科技创新能力,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石油与美元挂钩,甚至是美国军事霸权。
03 人民币崛起
其实,对美元构成更大的威胁的是人民币的强势崛起。
1994年,中国进行汇率改革。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,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、单一、有管理、浮动汇率制度。
1994年汇率改革,人民币一次性贬值,为什么要一次性贬值?说白了,我们需要美元,正如前文所讲,要想得到美元,自己的东西就得便宜,东西便宜就得使人民币贬值。
1995年,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储备达到79%,到2014年,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减少为58%,这说明中国对美元的依赖性不是那么强了。
2005年7月21日,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,参考一篮子货币,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,人民币汇率不再紧盯美元,说明人民币与全球贸易开始朝多元化发展。
那么,中国能够挑战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吗?最起码中国在努力。
2008年,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。从那年开始,中国与许多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。
2008年12月12日,中国与韩国签订1800亿元/38万亿韩元货币互换协议,有效期三年;
2010年7月23日,中国、新加坡签订 三年期 1500亿人民币/300亿新元货币互换协议;
2013年10月9日,中国、欧盟 三年期 3500亿人民币/450亿欧元
……
当前,与中国开展人民币互换协议国家地区达到38个,有效协议29份,金额总共达到3.41万亿元。
什么是货币互换协议,说白了就是指签订互换协议的双方,在展开贸易的过程中,可以直接使用对方的货币进行交易,没有必要非要使用美元作为中介。
看出来了没有?这是其他国家摆脱美元盘剥的有效途径。
我们就拿中国与日本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为例:
2018年10月26日,中国与日本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2000亿人民币/34000亿日元,协议有效期为3年,期满后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。
也就是说,中国给日本央行2000亿人民币,日本给中国央行34000亿日元,三年之后,双方的钱物归原主。
在此期间,日本央行肯定会把这2000亿人民币兑换给日本企业,让他们购买中国的东西,中国央行也是如此。
假如日本缺少美元的话,他可以拿着人民币来中国兑换美元,然后拿着美元去买那些必须用美元才能买得到的东西,如石油。
这样的话,两国货币互换就有两大好处:
第一个好处是,双方可以绕开美元直接购买对方国家的商品。
第二个好处是,可以共享彼此的外汇储备。
但是,假如中国、日本买沙特的石油,还得使用美元,即使中国与日本进行货币互换也没招,除非中国与沙特进行货币互换。
也就是说,除非石油可以用人民币来定价,中国在国际上买石油还是绕不开美元。
货币互换协议的第三个好处就脱颖而出了!
假如沙特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之后,沙特把中国的人民币全部花光了,等到3年期满,沙特就得按照当初约定把人民币还给中国。
没有的话,怎么办?
沙特就得想法子卖给中国人东西,那么沙特就得卖给中国石油,换取人民币,然后再还给我们人民币。
人民币如果要实现国际化,就得具有许多商品的直接定价权,如果想获得商品的直接定价权,就得让其他国家的商品直接拉到中国来卖,如果想让这些商品拉到中国来卖,就得建立期货市场。
所谓期货市场,就是商品前期不设定价格,设定一定的时间,在这个时间内大家可以竞相出价,最后日期的价格就是实物成交价。
比方说,张三购买1吨红枣期货,出价10000元,这时候李四觉得10000元/吨的价格比较合算,就花120000元从张三手中买走这一吨期货的交易凭证,后来,他觉得出价有些高,就以11700元/吨的价格卖出……
就这样,直到最后一天,确定红枣期货的最终价格。
人民币如果想成为国际货币,必须取得大宗商品的定价权。这些大宗商品包括石油、煤炭、农产品、黄金、钢铁等。
04 人民币全球化缺啥?
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,GDP跃居全球第二,达到14万亿美元,而排在第三的日本GDP仅仅4.97万亿,可以说中国已经把日本远远甩到身后。
但是有一点,我们不得不承认,中国的科技软实力并不强,特别是中国的基础科技还是比较欠缺。
而一国货币的国际影响力最终依靠的是该国的科技创新能力,而非模仿能力。
科技创新能力不是山寨盗版,也不是通过拆解机器设备重新拷贝,更不是改造源代码获得新程序。
从表面上来看,中国有许多科技巨头,但是除了华为在科技研发上有着超高实力之外,其他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美团、小米、京东等,这些都不属于基础科学,并不是无可替代的。
我们拿移动支付来说,不能说中国全民都会移动支付,甚至乞丐都用二维码乞讨,就认为中国是科技强国了,中国充其量是一个科技应用大国,是别人把最核心的东西搞定之后,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国家。
试想一下,假如中国移动支付没有移动终端,没有芯片与操作系统,中国的移动支付立马玩不转。
我们就拿日本最近和韩国闹别扭来说,日本为何那么有底气的把韩国列为贸易黑名单呢?
就是因为日本的科技实力牛,他不怕!
日本曾经在7月4日宣布,限制出口3种半导体材料出口到韩国,而这三种材料是半导体中最重要的材料,全球70%产自日本,韩国90%的原材料进口自日本,韩国一下子傻眼了。
未来,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要在中低端制造发力,同时一定要在高端科技上发力,否则人民币的国际化只能是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。
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,对你有帮助,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: 新一代经济学人(leonbaiyunli),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! |